在臺灣,有超過60萬人患有失智症,而這些人的家庭成員,也就是照顧者,更是數以百萬計。他們每天都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痛苦,但卻往往被社會忽視和忘記。失智照顧者總是把辛酸往肚裡吞,照顧擔子一個人扛,「親力親為」的觀念該改變了。 護理師戴玟婷分享,失能失智照護需要專業技巧、需要長期抗戰,每失智症伴隨特殊的精神變化與行為改變,不僅患者辛苦,照顧者更容易心力交瘁。進入照顧歷程後,誰都無法預知這歷程的長短,因此,照顧者必須有長期作戰的準備,並做好剛好就是最好!
失智照顧者,4招疼惜自己
1.剛好就是最好:「照顧這件事,沒有最好,只有剛好,不要過分要求自己及他人,也不需要跟其他照顧者比較。」謝祖武分享,失智症伴隨特殊的精神變化與行為改變,不僅患者辛苦,照顧者更容易心力交瘁。進入照顧歷程後,誰都無法預知這歷程的長短,因此,照顧者必須有長期作戰的準備,並做好剛好就是最好!
2.學會接受現狀:失智症是漸進性疾病,患者的症狀會隨著疾病進展而變化。照顧者必須學會接受這個現實,並適應患者的症狀變化,不要期待一成不變的狀態。
3.分散生活重心:除了照顧失智症患者,照顧者也需要照顧好自己。分散生活重心,讓自己有時間和空間放鬆和休息,保持身心健康。
4.保持人際關係: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溝通和關係,不要因為照顧失智症患者而忽略了自己的社交生活。人際關係是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失智照顧者不容忽視,他們的辛酸和壓力需要得到理解和支援。身為社會的一員,我們應該關心和尊重這群照顧者,給予他們必要的支援和幫助。讓我們一起為失智照顧者的辛酸默默付出關愛和支援。
常見問題
1. 失智照顧者面臨的主要壓力是什麼?
失智照顧者面臨的主要壓力來自於長期的照顧負擔和患者症狀的不斷變化,容易讓照顧者心力交瘁。
2. 失智症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
失智症是一種漸進性疾病,患者的症狀會隨著疾病進展而變化,對患者和照顧者都帶來困難。
3. 失智照顧者如何應對照顧過程中的壓力?
失智照顧者應該學會接受現狀,分散生活重心,保持人際關係,並且做好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
4. 照顧者應該如何平衡自己的照顧負擔和生活?
照顧者應該剛好就是最好,不需過分要求自己,學會接受患者症狀變化,分散生活重心,保持人際關係。
5. 失智照顧者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失智照顧者需要注意自身身心健康,適應患者症狀變化,分散生活重心,保持良好人際關係。
6. 失智照顧者的照顧過程有什麼特點?
失智照顧過程充滿挑戰,需要長期作戰,照顧者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照顧方式和心態來應對患者的需求。
7. 失智照顧者如何有效管理照顧時間?
失智照顧者可以和家人、朋友合作,分擔照顧負擔,並且合理安排照顧時間,保持自身的身心健康。
8. 失智照顧者如何面對照顧中的挫折和困難?
失智照顧者應該學會接受現狀,尋求專業支援和培訓,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並且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困難和情緒。
9. 社會應該如何支援失智照顧者?
社會應該提供失智照顧者專業的培訓和支援服務,建立支援照顧者的社會網路,並且提供必要的資源和福利。
10. 失智照護對於照護者和患者有哪些影響?
失智照護對於照護者和患者都會帶來身心的壓力和困難,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和支援,以減輕照護過程中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