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失智老人:輕鬆應戰的策略與實踐

失智症是一種會導致大腦逐漸退化,最終致命的疾病;其程序從發病到死亡通常約需8到10年,而從腦部開始出現病理變化至失智症的發生,則歷時約25年。病人一旦罹患失智症,無法復原,且照護難度和成本相當高。若能延後5年,全球失智症病患數量約可減半,這將大大減輕醫療和照護的負擔。

在經歷這個漫長且困難的過程中,我們如何為失智老人提供絕佳照護呢?本文將透過具體策略和心態建設,教你輕鬆應戰失智老人照顧的挑戰。

失智症照顧策略

1. 懷舊回憶療法

對於失智症患者而言,短期記憶往往受損,但長期記憶影響較小。透過懷舊回憶(回憶過往)可以幫助患者穩定情緒與行為。與患者一起翻閱照片或影片,談論過去的美好時光,這可以幫助他們建立生活習慣,並在記憶模糊時提供熟悉的安慰。這不僅有助於患者,也能讓照護者更容易理解並適應失智老人變化中的需求。

2. 多元照護安排

失智症照護是一場長期抗戰,避免讓長輩習慣單一照護者,有助於減輕照護者的負擔並提高照護品質。仔細盤點家庭成員的時間與能力,適時申請長照服務,這樣能避免單一照護者過度疲勞,並帶來更多專業照護資源。

3. 正確心態建設

失智症照護者應具備正確心態,不讓壓力摧毀幸福家庭。安撫患者、冷靜說話,並傾聽他們的擔憂與挫折感,表明理解他們的情緒及恐懼。避免急躁情緒,配合患者的速度,不急於求成。面對患者情緒波動,要有耐心及同理心,這樣才能有效地應對他們的需求。

4. 行為管理

失智老人常出現以下行為變化:拒絕幫助、愛藏東西、重複發問或做某件事、晚上不睡覺、脾氣暴躁、到處遊晃、大小便失禁、行為粗暴。面對這些挑戰,需要具備高度的耐心和策略。

行為管理技巧:

請患者每日進行適當運動並建立規律生活作息。
睡前減少喝水量以減少夜間尿床或如廁。
建立睡覺儀式,如每晚固定聽喜歡的音樂,以促進睡眠品質。
照顧個人衛生,如瞭解不愛洗澡的原因,選擇患者心情好的時間進行,並在成功後立即鼓勵。

5. 善用長期照顧資源

在確診失智症後,可向各地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申請長照服務。專業的長期照顧管理專員將會進行評估,適合者可根據需求獲得相應照顧和專業服務。衛福部的失智症關懷專線(0800474580)也提供各種服務諮詢,方便照護者使用。

照顧失智長者的挑戰與應對

1. 調整自己的性格

有些人做事雷厲風行,效率超高,但這種性格在面對失智患者時往往會出現困難。照顧失智長者需高度耐心,要配合他們的速度,若過於急躁可能引起他們的情緒反彈。因此,抱持平穩心態,理解他們的需求,是成功照護的重要條件。

2. 多談熟悉的話題

瞭解失智老人過去的背景與生活經驗,儘量配合他們的習慣及喜好,多談他們熟悉的往事,有助於維持言語能力並促進愉悅情緒。

結論

走出失智症的迷思,正確照顧與陪伴失智長者,是我們每一位照護者應有的責任。具備正確的心態和合理的策略,加上善用長期照護資源,我們才能有效應對這場無法預測的漫長戰役。分享這些心法及實踐經驗,讓更多家庭獲得幫助,共同攜手走過這段艱難旅程。別忘了,照顧失智老人也要疼惜自己,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為他們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愛與照顧。

常見問題

  1. 失智症是什麼疾病?如何幫助失智老人穩定情緒?
    失智症是一種大腦逐漸退化的疾病,可透過懷舊回憶療法,如翻閱照片和影片,談論美好時光,幫助失智老人穩定情緒。

  2. 在照護失智老人時應該如何安排照護者?
    建議多元照護安排,避免讓長輩習慣單一照護者,增加家庭成員的參與,減輕照護者負擔。

  3. 在照顧失智長者時,照護者應具備什麼樣的心態?
    照護者應具有正確的心態,包括安撫患者、冷靜說話,並展現理解和同理心,避免急躁情緒。

  4. 失智老人常出現哪些行為挑戰?如何有效應對?
    失智老人可能出現拒絕幫助、夜間不睡覺等行為,可透過適當運動、建立睡覺儀式等行為管理技巧來應對。

  5. 確診失智症後應該如何善用長期照顧資源?
    可向各地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申請長照服務,專業的照護服務將為失智老人提供適切的照護和專業支援。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