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毒素:潛藏在你吃過的食物裡

米酵菌酸毒素:潛藏在你吃過的食物裡

米酵菌酸毒素是一種相當罕見的毒素,來源於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主要存在於發酵食品中,特別是河粉、米線、玉米粉製品和木耳等。這種毒素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迅速增殖,即使高溫烹煮也難以完全除去。它的致命率可能高達40%以上,並且在細菌感染後可能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甚至在一天內就造成致命後果。

米酵菌酸到底是什麼呢?它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產生的一種呼吸毒素,無色無味,讓人難以識別。它在溫度維持在攝氏26至37度和中性pH值的環境下會快速繁殖。一些常見的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包括腸粉、河粉、年糕、糯米、湯圓等發酵米及榖類製品,以及變質的木耳和銀耳等。

請注意,米酵菌酸潛伏期約為1至10小時,可能對肝臟、腦部和腎臟造成嚴重影響。一旦中毒,可能出現精神不振、頭暈、嗜睡、腹痛、嘔吐等不良症狀。在嚴重情況下,僅需攝取1毫克毒素就可能致命,致死率更是高達40%以上。

為了避免中毒,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 注意保持食物的新鮮和衛生,避免過期或變質的食物。
2. 食用發酵食品時,應選擇可靠的品牌和供應商。
3. 食物應盡快烹煮煮熟,以殺死潛在的細菌和毒素。
4. 食用過量的發酵食品應當小心,避免中毒風險。

總的來說,米酵菌酸毒素雖然罕見,但一旦中毒後果嚴重。我們應該保持警惕,避免食用可能受到污染的食物,以確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希望透過這篇文章的提醒,讓大家對米酵菌酸毒素有更深入的了解,避免不必要的中毒風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