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原因解析:不可逆與可逆型差異及早期前兆怎麼辨別?

失智症是一種常見的腦部退化疾病,「失智症的原因」主要分為不可逆型和可逆型。最常見的失智症原因是阿茲海默症,約佔全部失智症的50-60%,其次是血管性失智症,多由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導致。大腦神經細胞退化、死亡,造成腦部萎縮和大腦皮質功能喪失,是導致疾病程序惡化的根本原因。失智症也有「可逆型失智原因」,包括營養不良(如缺乏維生素B12、葉酸)、新陳代謝異常(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頭部外傷、腦瘤、中樞神經感染(如梅毒、愛滋病)等,經過治療後部分病例症狀可改善。

失智症不可逆型 vs. 可逆型

類型 常見原因 是否可治癒 主要治療方式 症狀緩解可能性
不可逆型 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體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 藥物延緩、照護、復健 低(多為逐漸惡化)
可逆型 維生素B12/葉酸缺乏、甲狀腺疾病、頭部外傷、腦腫瘤、代謝異常 是(部分) 原因導向治療(補充營養、手術) 高(原因移除後可恢復)

失智症的8大與12大前兆行為

對於家中長輩或親友,出現「12行為恐是失智症前兆」,包含:記憶力衰退、判斷力下降、語言表達困難、容易迷路、物品常遺失、情緒變化、個性改變、興趣減少、社交退縮、自理能力降低、不明原因幻覺妄想與行為異常。這些症狀漸漸擴大,幾乎所有失智症患者都有以下8大前兆:1.記憶力喪失;2.日常生活功能減退;3.語言或理解力障礙;4.判斷力減退;5.視空間障礙;6.抽象思考障礙;7.情緒或個性變化;8.失去主動性。

失智症應看哪一科?

台灣失智症患者常有「失智症看哪一科」疑問,根據不同情況,建議先掛「神經內科」或「精神科」。異常行為明顯、合併心理症狀時多由精神科協助,若懷疑中風、腦萎縮或腦部問題,則優先掛神經內科。如初期症狀難辨、長輩突然失智,建議先由家醫科轉介,避免病程延誤。

失智症初期、末期常見行為

失智症初期多為輕度記憶力衰退、日常功能略有困難、情緒變化但自理能力尚可,患者仍具備簡單生活能力。隨著病程進展,行為異常(如遊走、暴躁)、語意混亂、幻覺、妄想會一一出現。失智症末期則常完全喪失自理能力,臥床、大小便失禁、無語言交流,極需照護。

末期失智症常見死亡原因

失智症末期患者,因喉嚨吞嚥能力嚴重退化,容易「易嗆咳、吸入性肺炎」、「泌尿道感染」,甚至因長期臥床引發「褥瘡」、「敗血癥」等。死亡主因通常非直接來自失智本身,而是上述併發症繼發的身體衰竭。需要大家特別留意照護及早期治療預防併發症。

失智症可以活多久?

關於「失智症可活多久」這個問題,平均而言,阿茲海默症確診後患者存活約8-12年,血管性失智症則受個人體質與併發疾病影響較大。可逆型失智症若及時治療,存活時間則與一般老人無明顯差異。關鍵在於早期就醫、積極治療與良好照護。

可逆型失智症狀解析

「可逆型失智症症狀」多數表現為意識混亂、集中力下降、執行力變差、行為突變等,常常「長輩突然失智」的狀況也可能是因代謝異常、營養不良或感染,這類失智症早期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有機會恢復原有認知功能。

重點整理

  • 「失智症初期」與「可逆型失智症」經常出現類似警訊,均應及早就醫。
  • 失智症末期常見死亡原因多為吸入性肺炎及感染,儘早預防與積極照護能提升生活品質。
  • 出現「失智症異常行為」、「12行為恐是失智症前兆」強烈建議帶家中長輩至神經內科或精神科評估。
    及早觀察家中長輩行為變化,把握可逆型失智症治療契機並做好分科就診,對維護患者健康和生活品質至關重要。

常見問題

  1. 失智症有哪些主要原因?
    A:失智症主要分為不可逆型(如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等,無法完全治癒)與可逆型(如維生素B12缺乏、甲狀腺問題、頭部外傷等,經治療後症狀可能改善)。
  2. 阿茲海默症佔所有失智症的比例大約是多少?
    A:阿茲海默症約佔所有失智症的50%到60%,是最常見的失智症原因。
  3. 出現遺失物品、迷路等行為,是不是一定表示失智症?
    A:這些行為是失智症的12大前兆之一,但也可能因為其他因素,建議及早就醫評估以確診。
  4. 我家長突然變得情緒波動、記憶變差,應該去哪個科診療比較合適?
    A:建議先掛神經內科,若伴有心理症狀或行為異常,也可考慮精神科幫助,依狀況轉診。
  5. 失智症初期和末期的行為有何不同?
    A:初期多為輕度記憶力衰退、自理尚能;末期則會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出現臥床、大小便失禁、語言喪失等行為。
  6. 末期失智症患者的死亡原因有哪些?
    A:主要是吸入性肺炎、泌尿道感染,或因長期臥床引發的褥瘡、敗血癥等併發症。
  7. 失智症患者可以活多久?
    A:阿茲海默症患者平均約能存活8到12年,但依個人體質和疾病嚴重程度而不同,早期治療和照護可延長存活時間。
  8. 可逆型失智症的症狀有哪些?
    A:多表現為意識混亂、集中力下降、執行力變差、行為突變,早期可能因代謝問題或營養不良引起,經治療後有望改善。
  9. 我懷疑家中長輩可能是失智症,應該在什麼科進行就醫?
    A:建議先由家醫科轉介神經內科或精神科做進一步檢查,以確定診斷並安排適當治療。
  10. 失智症的預防有哪些方法?
    A: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健康檢查,注意營養均衡,避免頭部外傷,早期發現並治療可逆原因,有助於預防或延緩失智症。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若有資訊誤植,懇請來信告知修改
choozseo@gmail.com

✦ 聯絡資訊 ✦

官網
https://choozseo.com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oozSEO

Email
choozseo@gmail.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