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營養素怎麼吃才均衡?一次看懂六大類食物金字塔與份量

六大營養素介紹與分類

六大營養素包含:醣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依需求量可分為:

  • 巨量營養素(又稱三大營養素):醣類、蛋白質、脂質
  • 微量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
  • 水:不可或缺的基礎成分,參與所有生理反應

從化學特性看,六大營養素中:

  • 有機化合物:醣類、蛋白質、脂質、維生素(含碳、氫、氧等)
  • 無機化合物:礦物質、水

此段為六大營養素介紹的核心,也為後續理解六大營養素功能與六大營養素比例奠定基礎。

六大類食物與六大類食物金字塔

六大類食物(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是把日常食材依主要成分分群,方便達到均衡飲食。六大類食物金字塔由下而上代表建議攝取量:底層最多,上層最少,有助於掌握每天每餐的吃法。

六大類食物快速介紹(搭配六大類食物金字塔)

  • 全穀雜糧類:日常主食如飯、麵、饅頭、馬鈴薯、番薯、糙米、全麥、藜麥、紅豆、綠豆等,是醣類與部分蛋白質、維生素B群與礦物質的重要來源,位於金字塔最底層,每天吃最多。
  • 豆魚蛋肉類:提供高品質蛋白質與鐵、鋅、維生素B群;一天建議約3~8份(依年齡、活動量與熱量需求而定),一個掌心大小的熟肉片約1份。魚、豆、蛋、白肉優先,紅肉與加工肉適量。
  • 乳品類:鈣、蛋白質、維生素B2與D的關鍵來源;多數成人每天約1.5~2杯乳品等值。
  • 蔬菜類: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豐富,並含多種植化素(如花青素、胡蘿蔔素、茄紅素、多醣體),有助腸道健康、免疫與抗氧化;每日至少3份以上,顏色多樣更佳。
  • 水果類:提供維生素C、鉀、天然植化素與部分膳食纖維;每日約2~4份,整顆吃勝過果汁。
  •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提供必需脂肪酸與脂溶性維生素;每日烹調油約3~7茶匙,另搭配1份堅果(約一小把),以橄欖油、菜籽油、苦茶油等不飽和脂肪為主。

六大營養素功能與來源

醣類(碳水化合物)

  • 功能:最主要、最快速的能量來源,支援大腦與肌肉運作。
  • 來源:全穀雜糧類、根莖類、水果、部分乳品;優先選擇全穀與未精製來源。

蛋白質

  • 功能:建構與修復肌肉、器官、酵素、免疫因子與荷爾蒙。
  • 來源:豆魚蛋肉類、乳品類、全穀雜糧與堅果亦可補充部分。

脂質(脂肪)

  • 功能:高密度能量儲備、細胞膜結構、協助吸收脂溶性維生素(A、D、E、K)、保護器官與保暖。
  • 來源: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肥魚(如鮭魚、鯖魚)、乳品;以不飽和脂肪為主,限制反式與過量飽和脂肪。

維生素

  • 功能:參與代謝調控、抗氧化、免疫與視覺等多項生理作用。
  • 來源:蔬菜、水果、全穀、乳品、堅果;水溶性(如B群、C)需每日補充,脂溶性(A、D、E、K)需配合脂肪吸收。

礦物質

  • 功能:骨骼(鈣、磷)、血液與氧運輸(鐵)、電解質平衡與神經肌肉傳導(鈉、鉀、鎂)、甲狀腺功能(碘)等。
  • 來源:乳品(鈣)、深綠色蔬菜、豆類、堅果、全穀、海產。

  • 功能:調節體溫、運輸營養與代謝廢物、潤滑關節與維持細胞環境。
  • 來源:飲水、湯品、蔬果含水。

六大營養素、對應食物來源與比例重點

營養素 類別 主要功能 代表來源(對應六大類食物) 比例/建議重點
醣類(碳水化合物) 巨量 最主要能量、支援大腦與運動 全穀雜糧、根莖、水果、部分乳品 六大營養素比例:能量的約50–60%,以全穀優先
蛋白質 巨量 修補組織、免疫、酵素與荷爾蒙 豆魚蛋肉、乳品、全穀與堅果 約10–20%能量;分散到每餐攝取
脂質(脂肪) 巨量 能量儲存、吸收脂溶性維生素、細胞膜 油脂與堅果、肥魚、乳品 約20–30%能量;飽和脂肪<10%,避免反式脂肪
維生素 微量 代謝調節、抗氧化、免疫 蔬菜、水果、全穀、乳品、堅果 不以比例計,強調多樣與顏色彩虹化
礦物質 微量 骨骼、血液、電解質與神經肌肉 乳品、深綠蔬菜、豆類、堅果、海產 注重足量鈣、鐵、鉀;鈉攝取宜節制
必需 體溫調節、運輸與代謝、潤滑 飲水、湯品、蔬果含水 約30–35 ml/kg/日,口渴或運動時增量
膳食纖維(第七大營養素延伸) 非能量 腸道蠕動、養好菌、穩定血糖、心血管保護 蔬菜、水果、全穀、豆類 成人每日約25–35 g,屬七大營養素觀點延伸

說明:傳統生理學以醣、蛋白、脂、維生素、礦物質、水為「六大營養素」;隨健康識能提升,常將膳食纖維單獨強調,形成「七大營養素」的實務觀點。

六大營養素比例與份量建議(結合六大類食物)

  • 六大營養素比例(一般健康成人參考):醣類50–60%、蛋白質10–20%、脂肪20–30%;搭配足量水分。
  • 盤餐法(簡易落地):半盤蔬菜、四分之一全穀雜糧、四分之一豆魚蛋肉;每餐少量好油,水果於餐後或兩餐間補足。
  • 份量參考(依個人年齡、性別、活動量調整):
    • 全穀雜糧類:每日3~8份,以糙米、全麥、薯類等全榖優先
    • 豆魚蛋肉類:每日約3~8份,魚、豆、蛋、白肉為主
    • 乳品類:每日1.5~2杯等值
    • 蔬菜類:每日至少3份(或每餐1.5~2拳頭),深綠、紅黃、菇藻多元搭配
    • 水果類:每日2~4份,整顆優先
    •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烹調油約3~7茶匙;堅果每日1份(約一小把)

七大營養素:把膳食纖維納入

雖不直接提供能量,膳食纖維能:

  • 維持腸道健康、促進排便
  • 養護腸道微生物群,產生短鏈脂肪酸,有助免疫與代謝
  • 延緩醣類吸收、穩定血糖
  • 協助膽固醇管理、心血管保護

主要來源:蔬菜、水果、全穀、豆類。建議成人每日25–35克,飲水量同步提升以利作用。

六大營養素口訣

  • 口訣1:醣蛋脂、維礦水,六大營養一起走
  • 口訣2:先全穀、半蔬果,優蛋白、好油口,水不停、纖維有
  • 口訣3:彩虹菜、拳頭果,掌心肉、湯匙油

實作清單:一天怎麼吃才接近理想比例

  • 早餐:全麥饅頭或糙米飯糰(全穀雜糧)+茶葉蛋/豆漿(蛋白質)+一份水果+無糖優格或鮮奶(乳品)+一茶匙堅果
  • 午餐:半盤燙青菜(蔬菜)+一碗飯或地瓜(全穀雜糧)+掌心大小的魚/雞(豆魚蛋肉)+一湯匙橄欖油入菜
  • 下午:水分補足,適量水果或高纖小點
  • 晚餐:彩虹蔬菜盤+四分之一盤全穀+豆腐/蛋/瘦肉輪替+堅果一小把;餐後散步10–20分鐘
  • 全日:白開水定時小口喝足,目標約30–35 ml/kg(運動與高溫應增量)

結論

六大營養素的分類與六大類食物金字塔相輔相成:以全穀打底、蔬菜水果增色、優質蛋白與好油點綴,再以足量飲水與膳食纖維完善日常。把握六大營養素比例、熟記六大營養素口訣、實踐多樣化的六大類食物,便能在「六大營養素功能」與「七大營養素」的整合下,長期維持穩定、可持續的健康飲食型態。

常見問題

  1. 六大營養素指的是哪些?
    A:醣類、蛋白質、脂質、維生素、礦物質與水,膳食纖維常被視為第七大營養素的延伸。
  2. 什麼是巨量、微量營養素與水的角色?
    A:巨量營養素是醣類、蛋白質、脂質;微量營養素是維生素與礦物質;水則是不可或缺的基礎成分,參與所有生理反應。
  3. 六大類食物金字塔有何意義?
    A:由下而上越往上攝取量越少,底層最多,頂層最少,方便規劃每天每餐的吃法。
  4. 六大類食物快速介紹中,哪三類應該多吃?
    A:全穀雜糧類、蔬菜類、豆魚蛋肉類為日常核心,其它如乳品、水果、油脂需依需求適量。
  5. 六大營養素的比例建議是什麼?
    A:醣類約50–60%、蛋白質約10–20%、脂質約20–30%,水分另行搭配;膳食纖維每日約25–35克,屬七大營養素的延伸。
  6. 盤餐法怎麼落地?
    A:每餐半盤蔬菜、四分之一全穀雜糧、四分之一豆魚蛋肉,並適量用油,餐後可補充水果。
  7. 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A:豆魚蛋肉類為主要來源,乳品、全穀與堅果也可補充蛋白。
  8. 脂質的攝取原則是什麼?
    A:以不飽和脂肪為主,脂肪約占總熱量的20–30%,限制飽和脂肪並避免反式脂肪,來源包含油脂與堅果、肥魚、乳品。
  9. 膳食纖維的作用與每日量為何?
    A:促進腸道健康、穩定血糖、維護心血管與免疫;每日建議25–35克,並搭配足夠水分。
  10. 水的攝取建議與日常來源為何?
    A:建議約30–35 ml/kg/日,運動或高溫時可增加;主要來源為飲水、湯品與蔬果含水。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若有資訊誤植,懇請來信告知修改
choozseo@gmail.com

✦ 聯絡資訊 ✦

官網
https://choozseo.com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oozSEO

Email
choozseo@gmail.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