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油少鹽少糖就是低油低鹽低糖嗎?九字訣教你吃得更健康
為何現代人要少油、少鹽、少糖?
- 少油少鹽少糖好處總覽:
- 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風險,並改善血脂:降低三酸甘油脂、總膽固醇與LDL,提升HDL。
- 有助體重管理與減脂,減少肥胖引發的慢性發炎與早衰風險。
- 減輕腎臟負擔,並降低高血壓與胃部刺激的機會。
- 降低加工品、反式脂肪與精製糖的攝取,長期有助於降低部分癌症風險。
- 臺灣常見問題不是「吃不夠鹽與油」,而是「吃太鹹、太油、太甜」。因此,以「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維」為核心的日常飲食原則,才符合多數人的實際需求。
破解「少油少鹽是錯的」與「零油才健康」兩大迷思
- 針對網傳「少糖少油少鹽是錯誤認知,會造成胃食道逆流、大腸癌、容易失智」等說法,醫界並不支持;相反地,建議減少高鹽、高糖、油脂熱量密度高與精緻加工食品的比例。
- 「少油」不等於「零油」。油脂是必需營養素,維生素A、D、E、K需藉油脂吸收;重點在於「理好油」:以不飽和脂肪為主,少飽和脂肪,杜絕反式脂肪,控制總量。
- 不要以為只要少鹽少油,水果就能無限吃。部分水果含糖高,糖尿病或需控糖者仍要總量管理,避免以大量水果取代正餐。
少油少鹽少糖的飲食原則(九字訣+三少二多)
- 九字訣: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維。
- 三少二多:少鹽、少油、少糖,多蔬果、多喝水。
- 粗食原味少精緻,加工食品慎選:遠離高鹽醃漬物、濃重調味、含糖飲料、油炸與加工製品。
減鹽技巧:用天然風味取代鹽
- 使用天然酸味與香氣:
- 水果入菜:蘋果、鳳梨、蕃茄增加酸甜與層次。
- 強香食材:香菜、海帶、洋蔥、各式新鮮香草,帶出原味、減少鹽量。
- 中藥材與香辛料:人參、當歸、枸杞,及胡椒、八角等,增香提味。
- 烹調策略:
- 先用香料醃再煮,讓香氣入味就能少放鹽。
- 用高湯(無鹽或低鈉)取代鹽水,收汁增加濃郁感而非加鹽。
理好油:選擇與烹調的實用守則
- 選油優先序: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葵花油等富含單元/多元不飽和脂肪;減少動物性飽和脂肪,避免反式脂肪。
- 烹調法優化:
- 少吃油炸、乾拌麵、炒麵、炒飯;湯麵留湯底。
- 肉類去皮、見油撇油,並減少肥肉與油脂多的滷、紅燒湯汁。
- 避免高油加工製品:如獅子頭、炸肉丸子、肉燥等。
少糖策略:精製糖減量與飲品管理
- 主食用全穀雜糧,飲品改無糖或微糖,點心以原味堅果、無糖優格取代甜點。
- 水果掌握拳頭原則與分次攝取,避免「用大量水果補正餐」。
- 外帶飲料小撇步:
- 甜度:無糖/微糖優先;冰塊少或去冰避免因濃度變化而誤加糖漿。
- 原料看得懂:選擇配料精簡、少糖漿與奶精的品項。
外食族指南:少油少鹽便當與少油少鹽少糖餐廳
- 找少油少鹽便當時,優先挑選:
- 主食:糙米/黑米/胚芽米與地瓜等全穀根莖。
- 蛋白質:雞胸、去皮雞腿、魚、豆腐/豆乾;以蒸、烤、舒肥為主。
- 配菜:3種以上時令蔬菜,少醬拌、少勾芡,避免滷汁收乾的高鈉陷阱。
- 參考案例(非業配,依店家對外標榜整理):
- 少點鹽健康餐盒專賣:主打少油少鹽呈現原味,常見組合含黑米飯、水煮蛋、地瓜泥;據其宣稱容器通過SGS檢驗,雙北有多家分店。
- 麥斯盒子 ComfortaBox 便當專賣店:標榜少油少鹽無味精,品項含減脂雞胸、蔥油雞、滷排骨、去骨雞腿等。
- 低油低鹽輕食便當推薦(供搜尋方向):男朋友餐盒、咕蔬搖-新概念舒肥鹹水雞、拾福青果等。
- 關鍵搜尋字建議:少油少鹽少糖餐廳、少油少鹽便當、低油低鹽輕食、健康餐盒。
烹調法對油脂與鈉的影響比較表
烹調法 |
油脂用量 |
鈉需求 |
優點 |
注意事項 |
清蒸/水煮 |
最低 |
低 |
保留食材原味與微量元素 |
適度用香草、胡椒與檸檬提味,避免加鹽補味 |
舒肥 |
低 |
低-中 |
口感嫩、保水性佳、少油 |
事後煎香宜快速,避免額外吸油與過鹹醬汁 |
乾烙/氣炸 |
低 |
低-中 |
減油同時保有酥香 |
市售氣炸半成品常高鈉,注意標示 |
快炒 |
中 |
中 |
香氣足、容易吃到蔬菜 |
用少油高火快炒,避免勾芡與重鹹醬料 |
油炸 |
高 |
中 |
口感酥脆 |
高油與氧化風險,不建議常吃 |
紅燒/滷 |
中 |
高 |
入味 |
滷前汆燙去油,湯汁少喝,減鹽版滷包取代醬油糖重配方 |
少油少鹽少糖食譜靈感(少油少鹽料理)
- 三杯雞(家庭少油少鹽版)
- 雞腿去皮乾煎逼油;以米酒與九層塔增香;醬油減量、加少許黑糖或赤藻糖醇平衡;不勾芡。
- 地中海蒜香乾烙海鮮
- 章魚/白蝦擦乾,以少量初榨橄欖油、蒜片與檸檬皮乾烙;最後擠檸檬、撒香菜與黑胡椒。
- 豆腐蔬肉排(低脂版)
- 板豆腐壓乾混瘦絞肉、洋蔥、香菇與蛋白;烤箱烤熟後刷少量橄欖油與黑胡椒;搭配清燙時蔬。
- 全麥吐司(少油少糖配方)
- 以全麥粉為主,糖與油減半;加入核桃與黑芝麻提升香氣與脂溶性營養吸收。
- 便當組合示例(少油少鹽便當)
- 黑米飯+減脂雞胸+清蒸綠花椰+涼拌蕃茄+地瓜泥;醬料以檸檬胡椒優格或無糖芝麻優格醬。
英文關鍵字對照:少油少鹽少糖英文與油鹽糖英文
- 少油少鹽少糖英文:low oil, low sodium, low sugar;或用 nutrition 標示常見字眼:low-fat/low-oil, low-sodium, low-sugar.
- 油鹽糖英文:oil/fat, sodium/salt, sugar(營養標示常見:total fat, sodium, total sugars/added sugars)。
- 搜尋時可搭配:healthy bento, low-sodium meals, low-sugar recipes, low-oil cooking。
結論
- 「少油、少鹽、少糖」並非流行口號,而是台灣民眾面對「吃太鹹、太油、太甜」現況的實際解方。傳言鼓吹多吃鹽與油、或說少油少鹽是錯的,與科學與國人飲食型態皆不符。
- 記住九字訣「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維」與「三少二多」,再搭配減鹽香草與低油烹調技巧,你就能做出好吃的少油少鹽料理、找到合適的少油少鹽少糖餐廳,長期穩定改善血脂、血壓與體重,吃得清爽也吃得安心。
常見問題
- 為何現代人需要少油、少鹽、少糖?
A: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併發症風險,改善血脂與體重,減輕腎臟負擔與高血壓,長期也有助於降低部分癌症風險;再者,多數人在飲食中是吃得過鹹、過油、過甜,因此以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維為核心較符合實際需求。
- 「少油少鹽是錯的」與「零油才健康」這兩大迷思的真相是什麼?
A:真正的觀點是減少高鹽、高糖、高能源密度的油脂與精製食品比例;油脂不是完全禁止,但要選擇不飽和脂肪、避免反式脂肪,總量適中,水果仍需控糖量,避免以大量水果取代正餐。
- 少油少鹽少糖的飲食原則有哪些?
A:九字訣是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維;三少二多是少鹽、少油、少糖;多吃蔬果、常喝水;並盡量選擇原味、粗糙食物,避免高鹽醃漬、濃重調味與糖飲。
- 減鹽該如何實作?
A:用天然風味取代鹽,水果入菜增酸甜、香草與香辛料增香、中藥材提味;烹調時先以香料醃味再煮,用無鹽或低鈉高湯收汁以增加風味而不過鹽。
- 理好油有哪些實用要點?
A:優先選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葵花油等富含不飽和脂肪的油,少吃油炸與高油脂的加工品,烹調以蒸煮、舒肥、烤、乾烙等低油法為主,肉類去皮與撇油可降低脂肪攝取。
- 少糖策略有哪些要點?
A:主食以全穀雜糧為主,飲品改為無糖或微糖,點心用原味堅果或無糖優格取代;水果分次攝取且避免以大量水果補正餐,外帶飲料選無糖/微糖並留意糖漿與奶精成分。
- 外食族該怎麼挑少油少鹽便當與餐廳?
A:主食選糙米/黑米/胚芽米或地瓜等全穀,蛋白質以雞胸去皮、魚、豆腐等以蒸、烤、舒肥為主,蔬菜多於三種,醬料少、勾芡少,避免滷汁與高鈉醬汁。
- 烹調法對油脂與鈉的影響有哪些?
A:清蒸水煮油脂最低、鈉需求低;舒肥油脂較低且保水性佳;乾烙/氣炸油脂較低但部分半成品鈉較高;快炒油脂中等但要高火快炒、避免勾芡與重鹹醬料;油炸與紅燒滷則油脂與鈉較高,不宜常吃。
- 有什麼少油少鹽少糖的入門食譜靈感?
A:如三杯雞的少油少鹽版以去皮雞腿乾煎去油、以米酒與香草提香且醬油減量;地中海蒜香乾烙海鮮用少量橄欖油、蒜片與檸檬皮乾烙;豆腐蔬肉排以板豆腐混瘦絞肉烤熟並少油;全麥吐司減油減糖並加入核桃與黑芝麻提升香氣。
- 英文關鍵字怎麼用來搜尋相關資訊?
A:少油少鹽少糖英文為 low oil、low sodium、low sugar;也可用 low-fat/low-oil、low-sodium、low-sugar 等搭配「healthy bento」「low-sodium meals」「low-sugar recipes」等搜尋詞。
✦ 聯絡資訊 ✦
官網
https://choozseo.com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oozSEO
Email
choozseo@gmail.com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