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地震的威脅時,建築物的抗震性能變得格外重要。根據「耐震係數」來蓋的建築物,雖符合法規,但在選擇房屋時,除了要注意建築物的耐震等級外,也應該關注建築的工法和抗震結構。目前主流的抗震結構有鋼筋混凝土(RC)、鋼骨鋼筋混凝土(SRC)和鋼骨(SC)。然而,要確保建築物的抗震性能,需考慮眾多因素。
林克強研究員是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專家,他指出,建築結構在抗震設計上必須考慮多方面因素。抗震設計的目標是使建築物在地震來臨時能夠安全地承受地震力。耐震係數是衡量建築物耐震能力的重要指標,代表預估地震時該地區可能遭受的最大地表加速度值。
台灣的耐震標準在921地震後有了提升,不同地區的耐震係數計算方式也各有不同,考慮到土壤軟弱程度、斷層間距等因素。建築結構師必須依據這些參數來設計出符合標準的建築結構。
甘錫瀅總工程師是永峻工程顧問公司的專家,他參與過許多高層建築的結構設計,其中最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台北101。甘工程師介紹了台北101結構的抗震設計,該建築是一個具有獨特抗震防颱設計的典範。
台灣的現代建築分為耐震、制震和免震三大類。耐震建築是「抗震」應對方式之一,通過結構的設計使建築能夠安全地承受地震力。制震建築則是透過減震等方式減少地震對建築物的影響。免震建築通過隔震等技術使建築隔離地震的能量。
為了確保建築物的抗震性能,應注意以下幾個重點:選擇921地震後興建的建築、關注抗震等級、確保有抗震設計並能有效發揮抗震效果、選擇信譽良好的建築公司、關注建築物的土壤狀況等。
最後,在建築物的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必須落實耐震設計要求,並關注每個施工細節。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建築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為居民提供安全的居住環境。
抗震結構設計是建築工程領域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我們應該重視建築物的抗震安全性,從設計階段就加以考慮,確保建築物在地震來臨時能夠守住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常見問題
1. 抗震結構設計的目標是什麼?
A: 抗震結構設計的目標是使建築物在地震來臨時能夠安全地承受地震力。
2. 什麼是耐震係數?它代表什麼意義?
A: 耐震係數是衡量建築物耐震能力的重要指標,代表預估地震時該地區可能遭受的最大地表加速度值。
3. 在台灣的耐震標準中,不同地區的耐震係數計算方式有何不同?
A: 不同地區的耐震係數計算方式各有不同,考慮到土壤軟弱程度、斷層間距等因素。
4. 請介紹一位專家甘錫瀅總工程師,他提到了哪個代表性作品的抗震設計?
A: 甘錫瀅總工程師介紹了台北101的結構抗震設計。
5. 現代建築分為哪三大類抗震應對方式?請簡短說明。
A: 現代建築分為耐震、制震和免震三大類。耐震建築是透過結構設計使建築能夠安全地承受地震力,制震建築則透過減震等方式減少地震影響,免震建築則透過隔震等技術隔離地震的能量。
6. 確保建築物抗震性能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A: 選擇921地震後興建的建築、關注抗震等級、確保有抗震設計並能有效發揮抗震效果、選擇信譽良好的建築公司、關注建築物的土壤狀況等。
7. 為何在建築物設計和建造過程中需要落實耐震設計要求?
A: 只有落實耐震設計要求並注意施工細節,才能確保建築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提供安全的居住環境。
8. 抗震結構設計的重要性在哪裡?
A: 抗震結構設計對於保護建築物在地震時的安全性至關重要,應該從設計階段就加以考慮。
9. 研究員林克強指出,在抗震設計上要考慮哪些因素?
A: 林克強研究員指出,在抗震設計上必須考慮多方面因素,以使建築物能夠安全地承受地震力。
10. 什麼是台灣的耐震標準?為何在921地震後有了提升?
A: 台灣的耐震標準在921地震後有了提升,考慮到土壤軟弱程度、斷層間距等因素,以提高建築物的抗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