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離婚似乎是現代社會中愈來愈常見的現象。而一旦進入了離婚程式,夫妻雙方必然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如何公平地分配財產。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台灣的離婚財產分配原則,包括財產的型別、分配的法條以及常見的法律問題,讓人們在離婚時能夠更清楚地瞭解自己的權利與責任。
離婚財產的型別
根據民法的規定,夫妻的財產可以分為婚前財產和婚後財產。婚前財產即結婚前所擁有的財產,婚後財產則是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取得的財產。在台灣,法律上規定夫妻對於婚後財產有互相報告的義務。這意味著,不論是哪一方,必須對另一方披露其婚後財產的狀況以保障公平。
離婚財產分配的請求權
根據《民法》第1030-1條,在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現在的婚後財產在扣除婚姻關係存續所負債務後,如果有剩餘財產,則雙方剩餘財產的差額應平均分配。這項法律規定為夫妻雙方提供了「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以達到公平的分配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原則上雙方的剩餘財產應均分,但如果一方能夠證明另一方存在惡意脫產(如將財產贈與給他人或刻意隱瞞財產),在法律上也可向法院請求再分配。具體而言,若配偶在離婚前六個月內將財產轉移,那麼這些財產很可能被視為應該分配的範圍內。
離婚財產不必均分?
實際上,“離婚財產不必均分”是一個相對的說法。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法律允許根據婚姻期間的具體貢獻,對財產進行不均勻的分配。舉例而言,若一方在婚姻期間全心全意兼顧家庭與工作而無法直接獲得財產收益,其貢獻亦可被法律認可,這可能導致在財產分配時偏向更多地分配給該方。
假扣押的應用
在離婚程式中,當一方擔心對方可能會透過不當方式脫產以影響未來的財產分配時,可以向法院申請假扣押。假扣押基本上是為了保護債權人,避免對方在判決前轉移其財產。申請假扣押的關鍵在於必須證明對方有脫產的嫌疑,如房產過戶等行為。經過法官的審核後,如果判決透過,就能夠有效地保護你的財產權益。
婚後財產的追溯期
對於惡意脫產的行為,法律明確設立了追溯期。根據民法的規定,若一方在離婚時發現對方在就業期間轉移的財產,則該方必須在獲知該行為六個月內提起請求。同時,離婚後的五年內,這些惡意脫產的舉動都可能納入考量,作為婚後財產分配的一部分。
離婚財產分配協議書的重要性
在離婚辦理過程中,若雙方能夠達成一致,並簽署離婚財產分配協議書,不僅能夠節省訴訟成本,還能減少情感上的衝突與摩擦。這份協議書應該詳細列出雙方的婚後財產及各自的分配情況,並且必須在法律上具有效力。若未來雙方發生爭執,這份協議書可作為法律依據,保障各自的合法權益。
外遇離婚財產分配的考量
當離婚的原因涉及外遇時,也可能影響到財產的分配問題。如果一方因外遇而導致婚姻終止,另一方可以考慮要求更多的財產分配作為賠償。根據《民法》,這被視為對家庭的侵犯,法院將會在考量時給予考量。
結論
夫妻之間的離婚財產分配並非單純的數學問題,其背後涉及情感、信任及對未來的期望。在瞭解了離婚財產的基本原則及相關法條後,每對夫婦在處理離婚事宜時,能夠更清楚地保護自己的權益。如果面對複雜的財產狀況或法律問題,尋求專業的離婚律師意見是相當重要的,確保自身在法律上獲得最好的保障。希望這篇文章能在您面對離婚時提供一些實用的幫助與指引。
常見問題
-
離婚後我們擁有的財產型別有哪些區分?
A:根據民法,財產可以分為婚前財產和婚後財產。 -
我們在離婚後的財產是否要均等分配?
A:根據《民法》第1030-1條,夫妻的剩餘財產應當平均分配,但有特殊情況可再請求更多分配。 -
若擔心對方脫產後影響財產分配,可以採取何種方法保護?
A:可以向法院申請假扣押,以防止對方在判決前進行財產轉移。 -
婚後財產的追溯期是多久?
A:要求為六個月,離婚後的五年內可能會納入考量。 -
在離婚程式中,簽署離婚財產分配協議書有何重要性?
A:能節省訴訟成本,減少情感上的衝突,且具法律效力。 -
外遇是否會影響財產分配?
A:外遇可能被視為侵犯家庭,可影響財產分配,法院會考量此因素。 -
什麼是假扣押,如何適用於離婚程式?
A:假扣押是為了防止對方脫產,要證明對方有脫產的嫌疑,法官批准後可保護財產權益。 -
婚姻期間貢獻應如何考量財產分配?
A:婚姻期間的具體貢獻可影響財產分配的不均勻性。 -
離婚財產分配有哪些常見法律問題?
A:法律問題包括婚後財產報告、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等。 -
離婚時遇到複雜的法律問題應如何處理?
A:可以尋求專業的離婚律師意見,確保在法律上獲得最好的保障。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