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從6個月起,隨著移動、發聲能力的發展,與人互動越來越多,對聲音的回應更加明顯,可以玩的遊戲也越豐富。Nordoff-Robbins 音樂治療法學派相信,治療師雙寶阿木建議爸爸媽媽們,從嬰兒期到兒童期都能輕鬆陪伴孩子玩「音樂-肢體遊戲」,在親子共學中開發寶貝大腦與多元智能。
一、聞歌起舞音樂家:音樂律動
在這個階段,學步兒透過親子音樂律動遊戲,不僅能夠發現家中孩子與生俱來的音樂性,還能夠培養律動感,建立在音樂中的節奏。聽到音樂節奏後,孩子會藉由肢體舞動起來,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反應。瑞士音樂教育家提出五個簡單的親子音樂律動遊戲,包括音樂捉迷藏、衛生紙芭蕾、康康舞、七式音階、自己的樂譜,這些遊戲不僅促進了親子互動,也培養了孩子的律動感。
書中所提到的《創意的音樂律動遊戲》(第二版)由黃麗卿撰寫,以奧福和達克羅采音樂及律動教學法為基礎,強調以遊戲的方式將音樂融入節奏、律動、戲劇、美術,統合自我表現藝術教學。
二、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幼兒音樂教育是文化創意重要的一環,幼兒喜愛音樂律動遊戲是他們的天性,同時擁有獨特的創意想像能力。幼兒期是寶寶腦神經發展最迅速的時期,研究指出音樂是最好的刺激之一。透過親子共同參與的音樂律動遊戲,不僅將音樂生活化並融入家庭,更可建立親子關係。
《變變變》是一個透過音樂與律動體驗多元的親子活動,啟發幼兒的音樂智能及增進各項發展。這項活動不僅包含原創歌曲和各國兒歌,還結合了肢體動作、語言和互動,培養了孩子的多元智能。
三、律動的奇妙世界
律動並非僅僅是人體的運動,而是生活中各種有規律的動作,有節奏的跳動。律動可分為全身水平律動和全身垂直律動,是人類對音樂節奏的表達方式。瑞士音樂教育家Emile Jaques-Dalcroze認為,音樂的節奏要完全表現出來,需要依靠身體的運動。
真正的「兒童律動」不僅僅是單純讓身體動起來,還包括訓練孩子在音樂節奏下進行更有規律、更有節奏感的動作。這種律動訓練不僅能夠啟發孩子的音樂天賦,還有助於整體智能的發展。
結語
親子音樂律動遊戲是一個豐富而有趣的活動,不僅能夠促進幼兒的律動感,還能夠建立親子之間的深厚關係。透過各種遊戲、活動和音樂課程,寶寶不僅能夠在快樂中成長,還能夠發展出豐富的多元智能。在這個共學的旅程中,爸爸媽媽們不僅是孩子的引導者,更是陪伴他們一同探索音樂律動的奇妙世界。
常見問題
Q: 音樂律動遊戲對幼兒發展有何影響?
A: 音樂律動遊戲對幼兒的發展有多方面的影響。首先,透過這些遊戲,幼兒可以培養律動感,建立在音樂中的節奏感,促進肢體協調性的發展。同時,這些活動也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多元智能,包括音樂智能、身體動覺智能等方面。
Q: 什麼是兒童律動,有何重要性?
A: 兒童律動是在音樂節奏下進行的有規律的動作,這不僅包括身體的動作,還包括對音樂節奏的敏感反應。兒童律動的重要性在於訓練孩子在音樂中進行更有規律、更有節奏感的動作,同時啟發音樂天賦,有助於整體智能的發展。
Q: 如何在家中進行親子音樂律動遊戲?
A: 在家中進行親子音樂律動遊戲可以很簡單有趣。可以嘗試一些遊戲如音樂捉迷藏、衛生紙芭蕾、康康舞等。此外,還可以利用各種日常物品,如箱子、樂器等,結合音樂創造出更多遊戲。重要的是,要讓親子共同參與,建立親子之間的深厚關係。
Q: 寶寶何時可以參與音樂律動遊戲?
A: 寶寶從6個月起,隨著移動、發聲能力的發展,可以開始參與音樂律動遊戲。在這個階段,適合的遊戲可以包括搖搖華爾滋、踩踩箱子、爬爬抓手搖鈴等,這有助於培養寶寶的律動感和協調性。
Q: 如何選擇適合幼兒的音樂律動課程?
A: 選擇適合幼兒的音樂律動課程時,可以考慮課程的內容是否包含豐富多元的音樂類型,是否結合了遊戲和活動,以及是否注重親子互動。可以參考一些專業的音樂教育機構或教師的評價,並根據寶寶的年齡和發展階段做出適當的選擇。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