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盤查類別分為6大類|範疇一二三與重大性準則完整解析

在進行碳盤查或溫室氣體管理時,企業必須先了解溫室氣體盤查類別分為6大類,並對應國際通用的範疇一二三(Scope 1, Scope 2, Scope 3)。這不僅是符合 ISO 14064-1:2018、台灣環境部規範的必要條件,也是企業邁向 減碳、淨零碳排 的第一步。以下將依序介紹六大類別、範疇分類、間接排放重大性準則6項,以及如何應用 溫室氣體排放源鑑別表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AR6 來進行有效管理。


溫室氣體盤查類別 1~6

根據 ISO 14064-1:2018 及環境部公告,溫室氣體盤查類別(GHG inventory categories)分為六大類,其中僅類別1屬於直接排放,其餘5類皆屬間接排放。

類別說明範疇對應典型排放來源
類別1直接溫室氣體排放與移除範疇一固定燃燒(鍋爐、發電機)、移動燃燒(車輛)、製程排放、廢棄物處理、化糞池、逸散排放
類別2輸入能源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二購電、購熱、蒸汽、冷媒使用
類別3運輸中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三員工通勤、物流運輸、出差旅遊
類別4原料或服務所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三採購原物料、包裝材料、生產過程所需外部供應
類別5產品使用時所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三客戶使用產品時耗能或排放,例如汽車燃料、家電耗電
類別6其他來源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三商務旅行、投資活動、外包服務、資料中心雲端運算

範疇一二三(Scope 1、2、3)與六大類別的對應關係

在國際溫室氣體盤查體系中,三大範疇(Scope) 是企業盤查碳排放的重要依據:

  • 範疇一(Scope 1:直接溫室氣體排放)
    企業自有或控制的設備與設施直接產生的排放,對應 類別1
  • 範疇二(Scope 2:能源間接排放)
    企業購買能源(如電力、熱能、蒸汽)所產生的間接排放,對應 類別2
  • 範疇三(Scope 3:其他間接排放)
    涵蓋供應鏈上游與下游的所有間接排放,包含 類別3~6

📌 差異重點
舊版 ISO 14064-1:2006 僅分為 三大範疇,新版 2018 則細化為 六大類別,讓企業能更精準地找出碳熱點。


溫室氣體種類與納管規範

依據 台灣環境部《溫室氣體管理辦法》第3條,應盤查的溫室氣體種類共七大類:

  1. 二氧化碳(CO₂)
  2. 甲烷(CH₄)
  3. 氧化亞氮(N₂O)
  4. 氫氟碳化物(HFCs)
  5. 全氟碳化物(PFCs)
  6. 六氟化硫(SF₆)
  7. 三氟化氮(NF₃)

👉 以上氣體的全球暖化潛勢(GWP)數值,需依據 IPCC AR6 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 最新數據進行換算,避免因數據過時造成盤查偏差。


間接排放重大性準則6項

在處理 範疇二與範疇三 的間接排放時,企業不可能逐一納入所有來源,因此必須依循 重大性準則 來判斷。依據國際規範,常見的 間接排放重大性準則6項 包括:

  1. 數量重大性:該間接排放量是否佔企業總排放的比例高。
  2. 風險重大性:若忽略該排放,是否會影響企業營運或投資風險。
  3. 利益關係人關注度:客戶、股東或監管機構是否關注該項排放。
  4. 資料可得性:是否有可靠數據或排放係數可供計算。
  5. 改善潛力:是否可透過改善措施有效減碳。
  6. 長期影響:對企業碳中和或永續目標的長期影響程度。

溫室氣體排放源鑑別表與管理應用

1. 溫室氣體排放源鑑別表

企業在盤查前,必須先編製鑑別表,確認哪些活動、設備、流程屬於排放源。常見的分類有:

  • 固定燃燒(鍋爐、爐窯)
  • 移動燃燒(車輛、船舶)
  • 製程排放(化工反應、半導體製程)
  • 逸散排放(冷媒洩漏、天然氣管線滲漏)
  • 間接排放(外購電力、原料)

2. 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 AR6

  • AR6(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 提供各類排放源的最新係數,例如:
    • CO₂:1
    • CH₄:27.9
    • N₂O:273
  • 企業必須依照 AR6 更新內部係數管理表,確保盤查數據符合最新國際標準。

比較分析表:範疇 vs 類別 vs 排放來源

範疇對應類別排放來源是否直接/間接
範疇一類別1固定燃燒、移動燃燒、製程、逸散、廢棄物處理直接
範疇二類別2購電、購熱、冷媒使用間接
範疇三類別3物流運輸、員工通勤、旅遊間接
範疇三類別4原物料採購、供應鏈服務間接
範疇三類別5產品使用階段耗能與排放間接
範疇三類別6投資、外包、雲端服務間接

為何企業必須進行完整盤查?

  1. 符合法規:台灣環境部規定納管事業每年需完成盤查與登錄。
  2. 提升競爭力:國際供應鏈(如蘋果、台積電)要求供應商提供完整的範疇一二三排放資訊。
  3. 掌握碳熱點:六大類別的盤查能協助企業發現高碳排來源,制定減碳策略。
  4. 符合國際趨勢:CDP碳揭露計畫、SBTi 科學減碳目標皆要求完整排放資訊。

結論

溫室氣體盤查類別分為6大類,並對應到 範疇一二三,是企業邁向碳管理的核心。透過 間接排放重大性準則6項,搭配 溫室氣體排放源鑑別表排放係數管理表AR6,企業才能確保盤查數據正確性與完整性。

在淨零碳排的全球趨勢下,掌握六大類別盤查不僅是符合法規,更是企業 減碳策略、供應鏈競爭力與永續發展 的關鍵。

常見問題(FAQ)

Q1:溫室氣體盤查為什麼要分為6大類?
A1:6大類是依據 ISO 14064-1:2018 將排放源細分,讓企業更精準找出碳熱點。類別1屬於直接排放,其餘5類為間接排放,能幫助企業全面掌握碳足跡。

Q2:範疇一二三與6大類有什麼關係?
A2:範疇一對應類別1(直接排放),範疇二對應類別2(外購能源間接排放),範疇三涵蓋類別3至6(其他間接排放)。6大類是對3大範疇的細化。

Q3:溫室氣體盤查類別1-6各自代表什麼?
A3:

  • 類別1:直接排放與移除
  • 類別2:外購能源間接排放
  • 類別3:運輸產生的間接排放
  • 類別4:原料或服務間接排放
  • 類別5:產品使用過程排放
  • 類別6:其他間接排放(如外包、投資)

Q4:什麼是間接排放重大性準則6項?
A4:包括數量重大性、風險重大性、利害關係人關注度、資料可得性、改善潛力與長期影響。企業可依這六項判斷哪些間接排放必須納入盤查。

Q5:溫室氣體類別4(原料或服務的間接排放)有哪些範例?
A5:常見的包括供應鏈原物料採購、包裝材料、外部製程所需能源與服務,這些都屬於間接排放的一環。

Q6:台灣環境部規定要盤查哪些溫室氣體?
A6:包含七大類: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氧化亞氮(N₂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₆)、三氟化氮(NF₃)。

Q7:什麼是溫室氣體排放源鑑別表?
A7:這是一份清單,用來確認企業內部與供應鏈的排放來源,例如固定燃燒、移動燃燒、製程、逸散排放及外購電力等。

Q8: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 AR6 有什麼用途?
A8:AR6(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提供最新的溫室氣體排放係數,企業必須用此數據來計算全球暖化潛勢(GWP),確保盤查結果符合國際標準。

Q9:企業為什麼需要進行溫室氣體盤查?
A9:除了符合法規要求,完整盤查能幫助企業掌握碳熱點、提升供應鏈競爭力,並符合國際如 CDP、SBTi 的揭露要求。

Q10:若企業忽略範疇三的排放,會有什麼影響?
A10:範疇三通常佔企業碳足跡的 70%以上,若忽略將導致減碳策略失準,影響供應鏈合作與國際永續評比。

Learn Laugh Speak
澳大利亞英語學習平台

平台以「數位互動 + 專業教師」的方式為核心,學生能直接透過應用程式和英語母語教師交流,獲得即時的指導與修正。

適合誰?
無論你是剛開始學英語,還是希望在職場或生活中精進英語,我們都有適合你的課程和評測。我們的國際測試系統還可以幫助你全面了解自己的實力,讓你在各種場景中輕鬆自信應對。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若有資訊誤植,懇請來信告知修改
choozseo@gmail.com

✦ 聯絡資訊 ✦

官網
https://choozseo.com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oozSEO

Email
choozseo@gmail.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