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簾遮光等級怎麼看?兩種市場常見標示一次弄懂
窗簾的遮光性,是指阻擋入射光線的能力,通常用遮光率(%)表示。台灣雖無統一分級制度,但有CNS13749-1996標準量測方法;日本與宜得利(NITORI)常用NIF(日本室內裝飾纖維協會)的JIS L1055 A法來測定遮光性能。也因此你會在市面上看到兩套常見邏輯:
- 台灣常見遮光分級(商用習慣):三級遮光(50%~75%)/ 二級遮光(75%~95%)/ 一級遮光(95%以上)。例如「一級遮光窗簾」多指95%以上、常見為發泡遮光或背膠處理,追求幾乎不透光。
- 宜得利遮光等級(NIF/JIS):3級(99.40%~99.80%)/ 2級(99.80%~99.99%)/ 1級(99.99%以上)。標準更嚴格,主要針對光線穿透的極低範圍細分。
提醒:兩套分級的數值範圍不同,不能直接相互換算。選購時請留意品牌採用的「測試方法」與「等級定義」。
台灣情境下的實用遮光比例與空間建議
- 遮光率30%~50%(適度遮光):光線仍能穿透,營造柔和、溫暖的氛圍,適合客廳、餐廳、書房等需要自然採光的空間。
- 遮光率50%~70%(半遮光):能阻隔部分刺眼光線,同時兼顧隱私與採光,客廳、書房相當合適。
- 遮光率75%以上(強遮光~全遮光):較適合臥室、寶寶房、日夜顛倒族,提升睡眠品質。若追求幾乎不透光,可選「一級遮光窗簾」。
例如標示窗簾遮光率80 的商品(窗簾遮光率80%),在台灣習慣分級通常落在「二級遮光(75%~95%)」範圍,對於臥室與西曬客廳都是穩妥選擇。
清單|哪些細節也會左右遮光感受?
- 顏色:深色比淺色更能抑制殘餘透光。
- 布種:三明治布多落在二級遮光;發泡/背膠遮光布能達到一級遮光窗簾的效果。
- 安裝:窗簾寬度預留、與牆面密合度、軌道遮光片都會影響實際遮光。
- 光源方向:相同布料,日夜觀感不同;夜間室內開燈時的透影與隱私尤需注意。
宜得利遮光等級與選購要點
宜得利遮光等級採NIF(JIS L1055 A法)測試,分為1~3級:
- 宜得利窗簾遮光一級:遮光率99.99%以上,追求幾乎完全遮光。
- 二級:99.80%~99.99%,睡眠族群普遍可接受。
- 三級:99.40%~99.80%,日間降低眩光、兼顧明亮感。
選購宜得利遮光窗簾時,建議對照你的空間需求(臥室/客廳/書房),及是否需要更高的私密性。
比較表|台灣常見分級 vs. 宜得利遮光等級(NIF/JIS)
| 目的/場景 | 台灣習慣分級與遮光率 | 宜得利遮光等級(NIF/JIS) | 常見材質/作法 | 建議應用 | 關鍵字示例 |
|---|---|---|---|---|---|
| 柔和採光、自然氛圍 | 遮光率30%~50%(適度遮光) | 不對應(JIS分級集中在99.4%以上區間) | 輕薄織物、透光布 | 客廳、餐廳、書房 | 窗簾遮光效果 |
| 兼顧隱私與採光 | 遮光率50%~70%(半遮光) | 不對應 | 稍厚織物、半遮光布 | 客廳、工作區 | 窗簾遮光率80 |
| 改善睡眠與私密 | 遮光率75%~95%(二級遮光) | 3級~2級(99.40%~99.99%) | 三明治布 | 臥室、西曬面 | 窗簾遮光率80%、宜得利遮光窗簾 |
| 幾乎不透光、全暗 | ≥95%(一級遮光) | 1級(≥99.99%) | 發泡遮光、背膠/塗層 | 臥室、影音室 | 一級遮光窗簾、宜得利窗簾遮光一級 |
註:兩套制度的百分比定義不同,表格僅提供選購方向對照,非數值換算。
如何快速測試窗簾遮光效果(門市/樣本可用)
- 手機手電筒法:把手機光源置於布樣背後,觀察光點外溢與布面透光均勻度,快速辨別遮光強弱。
- 顏色對比:相同材質不同色的布樣,深色普遍更抗透光。
- 留心夜間私密:店內強光不等於夜間家中情境;若重視隱私,可要求現場關燈模擬或帶樣回家實測。
- 專業量測:有些商家會用照度計實測,能更客觀比較不同布料的遮光表現。
一級遮光窗簾與全遮光窗簾價格參考
想要真正「幾乎不透光」的體感,建議挑選一級遮光窗簾(台灣習慣說法≥95%)或宜得利窗簾遮光一級(NIF/JIS 1級≥99.99%)。這類產品多使用發泡遮光或背膠塗層,對陽光敏感、或需要午休與良好睡眠的人特別有感。
全遮光窗簾價格受材質、尺寸、品牌與是否客製影響:
- 成品窗簾:入手門檻較低,尺寸固定、款式多,常見價位由數百至數千元/片不等。
- 客製窗簾:依窗型量身製作、遮光與貼合更佳,價格通常為數千至上萬元/組,視布料等級與配件而定。
- 配件增益:加裝窗簾盒、側邊遮光條、落地長度加大等,都能進一步強化遮光與遮縫效果。
若你在比價全遮光窗簾價格,別只看標示的遮光率,還要比較做工(是否加背膠/塗層)、配件與安裝細節,這些都會左右最終的遮光體感。
配色、材質與工法會如何改變遮光?
- 材質結構:三明治布偏向二級遮光;發泡/背膠塗層布料能達更高遮光率。
- 顏色深淺:深色布相較淺色更不易透光,同布種下遮光感受差距明顯。
- 窗簾層次:同時搭配遮光布+紗簾,白天保持柔和採光、夜間提升私密。
- 安裝密合:選寬出窗洞15~20公分、加高至接近天花、拉足褶量,減少邊緣漏光。
結論
- 想看懂標示,先分清「台灣商用習慣分級」與「宜得利遮光等級(NIF/JIS)」是兩套系統,無法直接換算。
- 依空間挑遮光率:30~50%重氛圍、50~70%兼顧採光與私密、75%以上適合臥室;若追求幾乎不透光,鎖定一級遮光窗簾或宜得利窗簾遮光一級。
- 逛店別忘帶「手機手電筒」測試實際窗簾遮光效果,並從顏色、材質與安裝細節同步下手,讓標示數字真正轉化為你的體感舒適度。
常見問題
- 窗簾遮光等級有哪兩種分法?
A:一是台灣的商用習慣分級,二是宜得利的NIF/JIS測試分級,兩者數值範圍不同,不能直接換算,選購時要留意測試方法與等級定義。 - 在台灣,常見的遮光分級各自代表什麼?
A:遮光率30%–50%為適度遮光,50%–70%為半遮光,75%及以上為強遮光到全遮光,一級通常指95%及以上。 - 宜得利遮光等級分為哪幾級,對應的遮光率範圍是什麼?
A:1級≥99.99%、2級99.80%–99.99%、3級99.40%–99.80%。 - 兩套分級在實務選購上該怎麼用?
A:依空間需求選擇,睡眠需求高者可選1級或宜得利1級;日間需要採光者可選2級或3級,同時留意測試方法。 - 80%遮光在台灣通常落在哪個分級?
A:多落在二級遮光(75%–95%)區間。 - 除了遮光率,還有哪些細節會影響遮光感受?
A:顏色深淺、布料結構(如三明治布 vs 發泡/背膠)、安裝密合度、光源方向等都會影響。 - 有什麼快速方法可以測試窗簾的遮光效果?
A:用手機手電筒照樣本背後看透光情況、比較深色與淺色布樣、夜間模擬實際光源情境,必要時再用專業量測。 - 一級遮光與全遮光常見的差異是什麼?
A:在台灣一般指≥95%的遮光,一級相對較高;若要極致遮光,宜得利1級或其他品牌的99.99%級別需注意測試方法與定義。 - 選購時還要考慮哪些材質與工法?
A:要留意材質結構(如三明治布、發泡背膠)、顏色深淺、是否搭配紗簾與遮光條,以及安裝密合度。 - 如果預算有限,該如何比較價格與價值?
A:除了遮光率,還要看做工、背膠/塗層、附加配件與安裝方式,以及是否客製尺寸,綜合性價比才最實用。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