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豆脫水期是咖啡烘焙中關鍵的前段階段,約為咖啡生豆含水量由8%逐步下降到轉黃階段(約135~145℃)的過程,時間一般落在4~8分鐘。這段期間水分逐漸蒸散,咖啡豆內部開始積累熱能,為後續的梅納反應期與發展期打下基礎。正確控制脫水期的火力與溫度,不僅能避免烘豆香氣不足,還能有效管理咖啡烘焙時間及烘豆曲線,提升咖啡豆整體風味表現。
1. 脫水期在烘豆曲線與火力控制中的角色
咖啡豆在烘焙初期,因含水量約10-12%,水分為導熱介質,熱力加速其蒸發,使豆子內部自由水逐漸蒸發並開始產生氣體。由生豆入爐開始,至豆色轉為淡黃色前的階段,即為脫水期。此段時間可細分為:
| 階段 | 溫度範圍(℃) | 特點與調控重點 | 
|---|---|---|
| A段 | 入豆 → 回溫點(約100℃) | 生豆初始溫度調整,火力約20~24,控制升溫速率(RoR約4~6) | 
| B段 | 100℃→130℃ | 脫水加速,水分大量蒸發,火力保持穩定,小風速確保均勻 | 
| C段 | 130℃→150℃ | 豆色逐漸轉黃,進入梅納反應期前夕,微調火力以控制熱能累積 | 
| D段 | 150℃→一爆前 | 熱能逐漸累積,豐富豆內化學反應,準備進入第一爆裂聲 | 
此表顯示烘豆曲線必須兼顧火力與烘豆溫度控制,過快過猛容易使水分快速揮發,導致香氣不足;火力過低則會延長烘焙時間,影響效率及均勻度。實務中,多數烘豆師會選擇在入豆後維持穩定火力與風門設定,以達成理想的脫水效果。
2. 脫水期對咖啡香氣及風味的影響
脫水期不僅是水分蒸發的過程,更是累積熱能的階段。若控制得宜,能為梅納反應期的糖類褐化和焦糖化提供充分條件,進一步釋放咖啡豆的芳香物質。若脫水過短,容易造成烘豆香氣不足,咖啡風味欠缺層次感;若脫水過長,反倒有可能使豆香流失或提前焦化。
以日曬豆為例,由於乾燥時間較長,豆體結構較鬆,水分較易蒸發,脫水期可適度縮短,保留更多水果香氣。水洗豆則通常脫水期較長,以確保均勻加熱,促進梅納反應。
3. 烘咖啡豆DIY:脫水期的時間與火力調整策略
進行DIY烘豆,使用家用烘豆機時,操作者可根據不同生豆特性與烘焙需求調整脫水期長短與火力大小:
- 脫水期延長:適用含水量較高的生豆,藉較低火力(約20%~24%)和適度風門(約55%風速)調控,讓水分慢慢蒸散,保留複雜香氣層次。
- 脫水期縮短:希望保留水果明亮酸香時,脫水期可適度縮短,火力稍微提高,推動較快進入梅納反應期。
- 火力階段性調節:入豆初期用較大火力促使豆胚膨脹,隨著脫水進行,逐步降火鋪陳香氣層次,準備一爆轉換為發展期。
烘豆曲線示意解析
一般烘豆曲線含有「豆溫線」、「火力線」、「風溫線」及「每秒升溫率(RoR)」四條主線。以下為典型脫水期曲線要點:
| 曲線專案 | 脫水期表現 | 技術調整建議 | 
|---|---|---|
| 豆溫曲線 | 平穩上升,約135~145℃轉黃 | 控制火力,避免溫度急劇上升造成焦炭 | 
| 火力線 | 穩定且適中(20~24) | 防止過快脫水,維持均勻熱能供應 | 
| 風溫線 | 中等風速,提升排濕效率 | 防止濕氣堆積,降低烘焙氣味汙染 | 
| RoR(升溫率) | 約4~6℃/分鐘 | 保持平滑曲線,避免劇烈波動造成不均勻焙烤 | 
4. 從脫水期到發展期的完整烘焙流程梳理
烘豆過程中,脫水期完結後即進入梅納反應期(咖啡豆由黃轉褐,開始產生烤麵包、焦糖等香氣),繼續累積熱能,最終觸發第一爆裂聲(約195~200℃)。雙爆後進入發展期,影響咖啡的酸甜平衡及香氣濃鬱度。以下為完整階段時間參考表:
| 階段名稱 | 溫度區間(℃) | 時間比例(以整體12分鐘烘焙) | 特點與香氣 | 
|---|---|---|---|
| 脫水期 | 入豆 → ~145°C | 約4~6分鐘 | 豆色轉黃,含水蒸發,基礎熱能累積 | 
| 梅納反應期 | ~145°C → 一爆 | 約4分鐘 | 褐變開始,開始產生麵包與焦糖香 | 
| 發展期 | 一爆 → 出豆 | 約2分鐘 | 糖類和酸味平衡,形成完整豆香與風味 | 
掌握脫水期的烘豆火力與溫度控制,是每位烘豆師提升咖啡風味重點。無論是業者或DIY愛好者,應用烘豆曲線分析,逐步調整火力與烘焙時間,方能烘焙出兼具香氣與層次的理想咖啡豆。
常見問題
- 
什麼是咖啡烘焙中的脫水期? 
 A:脫水期是咖啡烘焙過程中,生豆內部水分由約8%逐步蒸發至轉黃(約135-145℃)的階段,大約持續4到8分鐘。此階段水分蒸發,為後續化學反應做準備。
- 
控制脫水期的火力和時間有何重要性? 
 A:適當調整火力與時間能避免香氣不足或過度焦化,確保咖啡豆風味層次豐富,並幫助建立良好的烘焙曲線,提升最終咖啡的香氣與口感。
- 
脫水期對咖啡香氣有何影響? 
 A:如果控制得當,脫水期可積累足夠熱能促進梅納反應,釋放豐富香氣;反之,若過快或過長,可能導致香氣缺失或提前焦化。
- 
家庭DIY烘豆時,如何調整脫水期的火力與時間? 
 A:若豆含水量高,可延長脫水期並降低火力(約20-24%),讓水分緩慢蒸發;若需保留水果香,可縮短時間並稍微提高火力,進入下一階段較快。
- 
烘豆曲線中脫水期的熱度範圍約為多少? 
 A:通常在100℃到145℃之間,並維持穩定的火力,讓豆子內外均勻脫水,避免溫度劇烈變化。
- 
如果脫水期過短會造成什麼問題? 
 A:容易導致香氣不足、風味層次不完整,且可能影響後續的化學反應,整體口感會較為平淡。
- 
為何脫水期需要仔細控制火力? 
 A:因為火力直接影響水分蒸發速度,過快會使水分迅速揮發而缺乏深度香氣,過慢則可能延長烘焙時間並影響效率。
- 
在烘焙過程中,脫水期之後的下一個重要階段是什麼? 
 A:下一階段是梅納反應期,這時咖啡豆開始產生焦糖與麵包香氣,逐漸轉為褐色,並為爆裂聲作準備。
- 
不同種類的生豆(如日曬豆與水洗豆)對脫水期的影響是什麼? 
 A:日曬豆結構較鬆,水分較易蒸發,因此脫水期可較短;水洗豆結構較緊實,需較長時間確保水分完全蒸散。
- 
除了火力外,脫水期的風門設定也會影響烘焙嗎? 
 A:是的,適當調整風門可以提高排濕效率,避免濕氣堆積,讓水分蒸發更均勻,進而影響香氣及整體風味的表現。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