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餐廳廚房設計的核心原則
小坪數餐廳設計的關鍵在於,把每一公分的空間都用在刀口上。從面積比例、工作動線到設備選配,只要規劃得宜,小坪數廚房設計也能做到快、穩、省,甚至讓狹長空間視覺放大30%。
面積與比例:抓對尺度才好用
- 建議基準:廚房面積約占整體餐廳的1/4較為恰當;亦可參考餐廳對廚房約60:40的比例,視菜單複雜度與出餐量調整。
- 走道寬度:單向作業90公分;雙向作業110~120公分較舒適與安全。
- 檯面與櫥櫃:
- 檯面高度85~90公分(依主要作業人員身高微調)。
- 檯面至吊櫃底部距離50~60公分。
- 吊櫃頂高建議不超過210公分,常取物區域落在眼肩高度。
- 一字型檯面長度:一字型小廚房設計建議最短240公分,留出「洗滌-備料-烹飪」三段式流程。
動線設計:讓流程成為加速器
- 區域分工明確:準備區、烹飪區、清洗區、儲存區分區配置,避免互相干擾。
- 長型廚房設計重點:按出餐路徑排成單一方向「進料→存放→前處理→烹飪→出餐→回收→清洗→垃圾」的流水線,減少交叉與折返。
- 避免過長檯面:過長會提高往返疲勞度;不夠用時以折疊或滑軌輔助檯板補位。
三大佈局法:流水線、中島、區域式
流水線佈局 Assembly Line Layout
- 核心:把工作流程優化到極致,依序排開各站點,特別適合快餐、便當、早午餐等高頻出餐。
- 優點最高效率、易訓練、可用更少人力達到穩定產能。
- 注意:需精準計算工作站距離與轉身角度,並確保上下游不堵點。
中島佈局 Island Layout
- 核心:以中島整合備餐與出餐,四周圍繞清洗、烹飪、儲物,適合有現場互動或吧台出餐。
- 優點備餐與出餐整合、可兼用吧台;視覺通透,空間感佳。
- 注意:小坪數廚房設計若走道不足,應以窄身中島或半島、折疊吧檯替代。
區域式佈局 Zoning
- 核心:依工序分區塊(冷房、熱廚、清洗、備料、點餐),適合菜單多元或中央廚房型態。
- 優點互不干擾、擴充容易、衛生動線清楚。
- 注意:坪數過小易造成轉場過多,需嚴控動線長度。
表格|三種佈局的比較與適用情境
佈局類型 | 適用坪數/形狀 | 代表優勢 | 可能限制 | 推薦業態 | 搭配關鍵字 |
---|---|---|---|---|---|
流水線佈局 | 狹長、長型廚房設計 | 極致效率、出餐穩定 | 變更彈性較低 | 快速餐飲、便當、簡餐 | 小坪數廚房設計、小廚房改造 |
中島佈局 | 方整、可留110公分以上通道 | 備餐出餐合一、可互動吧台 | 走道要求高 | 早午餐、咖啡廳、開放式廚房 | 小坪數餐廳設計 |
區域式佈局 | 中大坪數或需擴充 | 分工清晰、衛生控管佳 | 小坪數轉場成本高 | 多品項、中央廚房 | 小餐廳廚房設計 |
長型廚房設計:6招放大小坪數30%
1. 轉角三角抽屜
- 善用牆角做三角抽屜或迴旋盤,提升收納的伸手可及性,減少蹲取動作。
2. 白色與淺色為主體
- 以白、米、淺灰為70%主色,10%以亮色金屬或磁磚點綴,營造延伸與反射效果,小空間更顯清爽。
3. 中島吧台取代餐桌
- 以窄身中島或半島式吧檯兼備餐與用餐,可導入插座、電器層架;更小則採折疊吧台。
4. 牆體雙面機能
- 一面為掛件、洞洞板、磁吸刀架;另一面做隱藏電器櫃或餐具櫃,讓一道牆面擔負雙倍功能。
5. 彈性收合裝置
- 折疊檯板、拉出式切菜板、滑門電器櫃,讓高峰時擴容,離峰時收整,動線更順。
6. 圓弧與倒角處理
- 檯面外角改圓弧或倒角,視覺更通透,實際走道也更好通行,降低碰撞風險。
一字型小廚房設計:1.5~2坪也能好用
所謂一字型,就是把水槽、備料臺、爐具沿同一面牆排成直線,特別適合小坪數廚房設計與狹長空間。
實用規劃重點
- 最短長度240公分:建議「水槽80–90cm → 備料60–90cm → 爐具60–75cm」。
- 冰箱巧位移:轉到動線端點或對側牆,避免切斷備餐流程。
- 電器櫃外移:與餐桌或吧台整合,預留電源與散熱。
- 向上延伸收納:滿高吊櫃+開放層板混搭,高處配輕量物,重物留在下櫃。
- 照明分層:檯面下燈條+天花泛光+重點投射,降低陰影、提升效率。
5個小廚房改造技巧(快速升級)
- 電器櫃外移,結合餐桌/吧台集中電源。
- 巧移冰箱至走道端或近出餐口,延伸場域。
- 善用鄰牆向上做收納,騰出檯面。
- 中島吧台取代餐桌,一檯多用。
- 加裝折疊面板,備餐尖峰不怕檯面不足。
小坪數餐廳設計的4大不可忽略要點
1. 安全與法規是基本門檻
- 依當地消防與建管規範規劃排油煙管、補風、滅火設備與瓦斯偵測。
- 熱廚區選用耐燃、易清潔材質(如不鏽鋼、耐熱瓷磚)。
- 機電載重與用電安培事先審圖,確保與設備相容。
2. 儲物空間要先想好
- 乾貨、濕貨、冷凍冷藏分層與分區;生熟分流。
- 常用在前、重物在下、高處放輕物;轉角用三角抽屜或五金機構提升效率。
3. 通風與照明是核心要件
- 熱廚區採集煙罩+排油煙+補風系統;冷房區保持獨立氣流,避免異味回流。
- 照明建議以500–700 Lux為準,檯面補光避免手部陰影。
4. 效率與人力配置並行
- 以流水線降低交叉;用標準化設備模組化站點。
- 檯面不過長,改用折疊板調節;尖峰時減少不必要轉場。
色彩與光線:小廚房改造的快速加分
淺色系視覺擴張與70/20/10法則
- 70%主色(白/米/淺灰)+20%木質或金屬中性色+10%亮色(藍磚、黃銅把手)創造層次。
層次照明三步驟
- 天花泛光提升整體亮度。
- 檯面下燈條消除陰影與死角。
- 重點投射燈強化爐台/水槽視覺與安全。
工序分區與設備選配:讓動線更聰明
基本分區
- 儲存(冷凍/冷藏/乾貨)
- 準備(洗、切、調味)
- 烹飪(熱廚/冷廚)
- 清洗(回收、洗滌、晾置)
- 出餐(裝盤、取餐口)
選配建議
- 依菜單選擇爐型(單口、雙口、煎台、炸台),以功率與排風量為優先。
- 電器櫃預留散熱與清潔維修空間。
- 地面選擇止滑、易清潔材質,排水坡度明確。
專業整合與落地執行
合理的空間規劃是小餐廳廚房設計成敗的分水嶺。從動線設計到設備選配,交給熟悉商用廚具規劃、製作與安裝的專業團隊最有效率。例如像明佶等專注於商用廚具與動線優化的團隊,可依現場條件整體協作,讓長型廚房設計、區域分工與一字型小廚房設計都能落地、合規且好維護。
結論
- 小坪數廚房設計的本質是「流程最短、收納到位、通風到位、光線到位」。
- 狹長空間可透過流水線佈局與「三角抽屜、淺色基調、雙面機能、折疊補位、圓弧倒角」等六招,達到放大視覺、提升效率。
- 一字型小廚房設計在1.5~2坪依然好用,長度至少240公分,並以冰箱巧位移與電器櫃外移,確保連續工作面。
- 在小廚房改造時,牢記法規、安全、儲物、通風照明四大要點;必要時與專業團隊協作,才能把小坪數餐廳設計的每一分空間,都轉化為穩定的出餐力與營運效率。
常見問題
Q1 小坪數廚房設計的核心原則是什麼?
A1 核心在於讓流程最短、收納到位、通風到位、光線到位,讓每一公分都用在刀口上,提升出餐速度與視覺放大效果。
Q2 面積與比例該如何規畫?
A2 廚房面積約占整體餐廳的1/4較恰當,或採60:40比例,需依菜單複雜度與出餐量做調整。
Q3 走道寬度有何建議?
A3 單向作業90公分,雙向作業110~120公分較舒適且安全。
Q4 檯面與櫃體的尺寸有哪些建議?
A4 檯面高度85~90公分,檯面至吊櫃底部50~60公分,吊櫃頂高不超過210公分,常用區落在眼肩高度。
Q5 一字型檯面的最短長度與流程為何?
A5 最短長度建議240公分,流程分「洗滌、備料、烹飪」三段式。
Q6 流水線佈局適用於哪些情境,有哪些要點?
A6 核心是依序排開各站點,適合快餐、便當、早午餐等高頻出餐,優點是最高效率、易訓練;需精準計算工作站距離與轉身角度,確保上下游不卡點。
Q7 中島佈局有什麼特色與注意事項?
A7 以中島整合備餐與出餐,適合現場互動或吧台出餐;走道若不足,應採窄身中島、半島或折疊吧檯替代。
Q8 區域式佈局的優點與限制是什麼?
A8 核心是依工序分區,適合多品項或中央廚房型態,互不干擾、衛生動線清楚、擴充容易;但坪數過小易造成轉場過多,需嚴控動線長度。
Q9 長型廚房的六大招有哪些重點?
A9 包含轉角三角抽屜提升收納、以白色與淺色為主、中島吧台取代餐桌、牆體雙面機能、彈性收合裝置、圓弧與倒角降低碰撞並提高通透感。
Q10 一字型小廚房在1.5–2坪也能好用的實作重點是什麼?
A10 重點在於水槽–備料–爐具最短直線長度約240公分,冰箱巧位移以延展動線,電器櫃外移與整合出餐區,檯面照明分層以減少陰影並提升效率。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