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建材定義與制度
綠建材定義是什麼?在台灣,綠建材也稱環保建材或生態建材,指的是於材料生命週期(原料取得、製造、運輸、使用、廢棄)中,對環境負荷小、對人體健康無害,並能高效利用資源的建材。依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綠建築制度,綠建材標章與綠建材認證分為四大類型:生態綠建材、健康綠建材、再生綠建材、高性能綠建材。此綠建材標章制度提供國人選材依據,也是邁向綠建築的第一步。
- 建築技術規則與綠建材規範: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已納入綠建材相關規定,逐步引導市場使用合乎綠建材規範的產品。
- 標章推動成果:截至2019年3月底已累計核發2177件綠建材標章,涵蓋系列產品超過一萬五千種,且隨產業技術進步持續增加。
- 產業範疇廣泛:上游包含水泥、砂漿、發泡材料、板材、屋瓦、鋼材、玻璃、五金配件、管材、塗料、膜材、隔熱材、黏著劑、填縫劑與密封膠條等,適用綠建材認證之產品線相當多元。
四大類綠建材與核心指標
生態綠建材
- 核心:抑制溫室效應、抑制臭氧層破壞、使用本土建材、節能省資源。
- 常見材:木製建材、天然植物建材(竹、麻纖維、草類纖維、籐等)、天然隔熱材(礦纖、木竹纖維、廢紙、動物毛髮)。
- 例:硬質/中密度/輕質纖維板、裝修用集成材、複合木質(竹)地板等。
健康綠建材
- 核心: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著重VOC、甲醛等揮發性物質的控制)。
- 常見材:低VOC塗料、低甲醛板材、低氣味黏著劑與密封膠、室內用纖維板與壁紙等。
- 為何優先選:直接影響室內空氣品質,特別適用於住宅、學校、醫療等室內空間。
再生綠建材
- 核心:再循環、回收再利用、資源再生;在材料來源與回收比例上有嚴格限制。
- 三大製造材料類別:木質、石質、混合複合材。
- 例:回收木料與再生纖維板、再生骨材混凝土與人造石、木塑複合材(WPC)、水泥黏結木絲/木片板、再生玻璃磚、再生橡膠地材等。
高性能綠建材
- 核心:在環境與健康前提下,兼具特定性能(如防音、隔熱、耐久、防火、節能)。
- 例:高性能防音綠建材(礦纖吸音板、木絲水泥吸音板、複合隔音牆系統)、高效隔熱材、低放射/節能玻璃、耐久防水系統等。
四大類綠建材比較表
| 類別 | 綠建材定義重點 | 代表規範/指標方向 | 常見產品 | 室內應用範圍 |
|---|---|---|---|---|
| 生態綠建材 | 降低生態負荷、強調在地與低耗能 | 抑制溫室效應與臭氧破壞、使用本土材料、節能省資源 | 天然木竹材、麻/草纖維、動物毛隔熱材、木/竹纖維板 | 地板、牆面、天花、門片、裝修面材 |
| 健康綠建材 | 對人體友善的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 | VOC/甲醛逸散限值、氣味測試 | 低VOC塗料、低甲醛板材、黏著劑/填縫劑/密封膠 | 全室內表面與接著拼裝、家具基材 |
| 再生綠建材 | 回收再利用、提高循環比例 | 回收料來源可追溯、回收含量比例 | 再生骨材砌塊、人造石、WPC、再生玻璃/橡膠、紙纖隔熱 | 地坪、牆體系統、檯面、景觀與局部裝修 |
| 高性能綠建材 | 在綠色基礎上達成性能最佳化 | 防音、隔熱、防火、耐久、節能 | 矿纖/木絲水泥吸音板、隔熱保溫材、節能玻璃 | 影音室、臥室隔音、頂樓隔熱、廚衛耐久系統 |
再生綠建材有哪些?材質與特性重點
- 木質類:回收木材、再生纖維板(硬質/中密度/輕質纖維板)、粒片板、裝修用集成材。特性:可塑性佳、質輕、可機械加工,需注意黏著劑的低逸散級別(健康綠建材要求)。
- 石質類:再生骨材混凝土、再生人造石、含再生玻璃骨料之地坪/牆面材料。特性:耐磨、耐久、熱容量高,適合公共區與廚衛表面。
- 混合複合材:木塑複合材(WPC)、水泥黏結木絲板/木片板、再生橡膠地材、再生紙纖隔熱材。特性:兼具機械與環境性能,如防滑、彈性、吸音、隔熱。
提醒:再生綠建材的回收來源與回收比例須達到綠建材規範要求,並需通過綠建材認證與標章審查,方能標示為合格產品。
室內空間的選材與實作指南
地板系統
- 木質地板、複合木質(竹)地板、架高地板、地毯(回收纖維)與木塑複合材等均可納入。
- 黏著與填縫系統務必選用健康綠建材(低VOC、低臭氣),降低入住初期異味與慢性逸散。
牆體與天花
- 牆面:合板、纖維板、石膏板、壁紙、防音材、粒片板、水泥黏結木絲板/木片板/木質板等。
- 天花:礦纖吸音板、木絲水泥吸音板、木纖維板,屬高性能防音綠建材的優先選項,兼顧吸音與降噪。
隔熱與節能
- 天花與外殼內側可配置礦纖隔熱材、木竹纖維隔熱材、紙纖隔熱材;搭配氣密與遮陽設計提升熱舒適。
廚衛環境
- 採用再生玻璃瓷磚、人造石檯面(含再生骨料)、低VOC防水塗料與密封膠;注意抗菌、耐清潔性與長期耐久。
系統搭配建議
- 臥室/書房:健康綠建材板材+低VOC塗料+高性能防音綠建材(牆/天花)。
- 客餐廳:再生人造石或木地板+吸音天花+可清潔低氣味塗料。
- 影音室:複合隔音牆(石膏板+吸音芯材)+礦纖/木絲水泥吸音板。
選購與查驗:綠建材標章與綠建材產品查詢
- 辨識標章:在包裝或型錄上確認「綠建材標章」類別(生態、健康、再生、高性能),並取得標章號碼。
- 線上查驗:至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綠建材產品查詢系統輸入產品名稱、廠商或標章號碼,核對效期、適用範圍、認證類別與檢測報告摘要。
- 文件核對:索取最新的綠建材認證文件與試驗報告(VOC/甲醛/回收含量/性能等),確認與實際供貨型號一致。
- 現場驗收:檢視到貨標示與批號,必要時抽驗黏著劑、塗料的氣味與施工安全資料表(SDS)。
業者實務:綠建材申請與綠建材認證流程(簡述)
- 產品歸類:先定位於生態、健康、再生或高性能綠建材,以對應適用的綠建材規範與試驗項目。
- 前測與文件:依類別進行必要檢測(如VOC/甲醛逸散、材料回收比例、吸音/隔熱/耐燃等),並備妥原料來源佐證、製程說明、品質管制計畫。
- 正式申請:透過綠建材標章受理平台提出綠建材申請,繳交費用、樣品與文件;必要時接受現場稽核或工廠品質系統查核。
- 審查與核發:通過審查後核發綠建材標章;到期前須辦理展延,並配合後續市場抽驗或監督機制。
- 產品維護:變更配方或製程須重新評估是否影響認證;持續監控原物料一致性與逸散/性能穩定度。
小技巧:購買前如何比選
- 以「用途優先」選類別:室內優先健康綠建材,降噪空間選高性能防音綠建材,希望導入循環則疊加再生綠建材。
- 檢查完整系統:板材、黏著劑、塗料須同時為低逸散,避免單點最弱項拉低整體室內空氣品質。
- 在地與低碳:優先本土材料與產線,縮短運輸、降低碳足跡,符合生態綠建材精神。
- 以數據說話:查看「標章效期+試驗數據+回收比例」三件事;不只看宣稱字眼。
結論
台灣綠建材標章完整涵蓋生態、健康、再生與高性能四大面向,透過明確的綠建材規範與綠建材認證,已建立可查驗、可信賴的市場機制。無論你關注室內空氣品質的健康綠建材、循環設計下「再生綠建材有哪些」、或是需要高效率聲學與節能的高性能綠建材與高性能防音綠建材,皆可透過綠建材產品查詢鎖定合格標的。採購端把關標章與數據,設計端整合材料系統與工法,才能在生態、人本與性能之間取得平衡,讓居住品質與永續環境同步升級。
常見問題
什麼是綠建材在台灣的定義?
A:是在材料生命週期中對環境負荷小、對人體健康無害,並能高效利用資源的建材;分為生態、健康、再生、高性能四大類,並以綠建材標章與認證作為選材依據。
四大類綠建材分別是什麼?
A:生態綠建材強調低環境負荷與在地材料、節能省資源;健康綠建材著重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再生綠建材以回收再利用為核心;高性能綠建材在環境與健康基礎上追求特定性能,如隔音、隔熱、耐久、節能。
綠建材標章制度目前有哪些成果與範圍?
A:截至2019年3月底核發2177件綠建材標章,涵蓋超過一萬五千種系列產品,且隨著產業技術進步持續增加。
再生綠建材有哪些材質分類與特性?
A:木質類含回收木材、再生纖維板等,特性為可塑性佳、質輕、易加工但需注意黏著劑低逸散;石質類有再生骨材混凝土、再生人造石等,耐磨耐久、熱容量高;混合複合材如木塑材、再生橡膠地材等,兼具機械與環境性能,須符合回收比例與規範。
室內空間的選材與實作要點是什麼?
A:地板系統、牆天花、隔熱與節能、廚衛環境等需採用低VOC、低甲醛、低氣味的健康或再生材料,並留意黏著劑與密封膠的逸散。
如何辨識與查詢綠建材標章?
A:在包裝或型錄上確認標章類別與號碼,透過綠建材產品查詢系統輸入名稱或號碼,核對效期、適用範圍與檢測報告摘要,並索取相關認證文件。
綠建材的申請與認證流程大致是什麼?
A:先依類別定位,完成前測與文件準備,正式申請、繳費與送樣,經審查核發標章,期滿需展延並配合後續監管,變更配方或製程需重新評估。
購買前如何做比選?
A:以用途決定類別,確保板材、黏著劑與塗料皆為低逸散,優先在地生產並以標章、效期與檢測數據作為比價依據。
高性能綠建材有哪些核心與常見例子?
A:核心是在綠色基礎上達成防音、隔熱、耐久、節能等特定性能,常見如礦纖吸音板、木絲水泥吸音板、節能玻璃等。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