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精緻糖幾乎無處不在,無論是在超市的貨架上,還是在街頭的美食攤位。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我們更應該仔細研究精緻糖類食物,並瞭解闖入我們生活的這些甜蜜的「隱形」成分。
精緻糖是什麼?
精緻糖,顧名思義,指的是經過精煉加工的糖類,這些糖類主要來源於甘蔗和甜菜根。透過精煉的過程,糖中的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被去除了,保留下來的主要是純糖。相對而言,「醣」通常指的是健康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於穀物、水果及乳製品,它們含有更多的營養素。
精緻糖類有哪些食物?
-
飲品:
珍珠奶茶與各類甜飲:像是全糖珍珠奶茶,一杯700毫升的飲品幾乎含有70克的精緻糖,這已經超過了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25%。
含糖軟飲:例如可樂、果汁飲料及各類調味奶。 -
加工食品:
香腸與火腿:在製作這些食品的過程中,為了提升口感,經常會新增一定量的精緻糖。
甜不辣與魚丸:這些傳統小吃的製作通常也會加入些許糖分。 -
烘焙產品:
餅乾、蛋糕及各類甜點:這些食品因為含有大量的糖及其他甜味劑,因此是精緻糖的重災區。
麵包:特別是白麵包和含糖的餐包,通常也會新增精緻糖以增添風味。 -
調味料:
各類醬汁:如甜辣醬、番茄醬等也常含有額外的精緻糖,以增強味道。
精緻糖攝取量的建議
根據衛福部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成年人每日的精緻糖攝取量不應超過每日總熱量的10%。以一般成年人每日攝取2000大卡來說,精緻糖的量應低於50克。若能將攝取量降低至總熱量的5%以下,對健康會有更多益處。
如同前文所提及,一杯飲料可能瞬間便可攝取超過建議的精緻糖量,因此,意識到我們每日飲食中精緻糖的隱藏攝取來源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選擇低糖飲食?
面對精緻糖的隱性「侵略」,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幾個小技巧來降低攝取量:
-
多選擇天然食物:儘量以未經加工的食材為主,比如新鮮的蔬果、全穀物及健康的蛋白質來源。
-
自製飲品與食物:在家自行製作飲品和餐點,能夠控製糖的新增量。例如,使用新鮮水果製作果汁,而非商業化的含糖飲品。
-
仔細閱讀食品標籤:學會檢視食品包裝上的成分表,瞭解哪些產品中含有高含糖量的成分。
-
選擇低糖或無糖替代品:超市中有許多低糖或是天然甜味劑的選擇,如赤藻糖醇或是斯維拉等,這些可以作為健康的替代選擇。
結語
精緻糖已經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環,但對健康的潛在風險也讓我們不能掉以輕心。透過提高對精緻糖類食物的認知,並謹慎規劃飲食,我們能更有效地控制每日的糖攝取量,維護健康,獲得更佳的生活品質。希望每位讀者都能有意識地選擇飲食,遠離過量的精緻糖,贏得健康的未來。
常見問題
-
什麼是精緻糖?
A:精緻糖指的是經過精煉加工的糖類,去除了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保留下來的是純糖。 -
精緻糖主要來源有哪些?
A:精緻糖主要來源於甘蔗和甜菜根,在飲品、加工食品、烘焙產品、調味料中常見。 -
成年人每日應攝取多少精緻糖?
A:根據衛福部及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精緻糖攝取量不應超過每日總熱量的10%,約低於每日50克。 -
精緻糖攝取量過高可能造成什麼問題?
A:攝取過多精緻糖可能導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 -
如何選擇低糖飲食?
A:可以多選擇天然食物、自製飲品食物、仔細閱讀食品標籤、選擇低糖或無糖替代品等方式控制精緻糖攝取量。 -
哪些食物中常含有精緻糖?
A:含有精緻糖的食物包括飲品如奶茶、果汁,加工食品如香腸、火腿,烘焙產品如餅乾、蛋糕,調味料如各類醬汁等。 -
精緻糖與醣的差異是什麼?
A:精緻糖是經過精煉過程去除營養素的純糖,而醣則來自於天然食物如穀物、水果、乳製品等,含有更多營養素。 -
什麼樣的飲品及食物需要注意精緻糖含量?
A:珍珠奶茶、果汁飲料、加工食品、烘焙產品、餅乾、蛋糕等需要注意精緻糖含量。 -
精緻糖攝取量過多可能對健康有哪些危害?
A:攝取過多精緻糖可能導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蛀牙等健康問題。 -
如何避免攝取過多精緻糖?
A:可以選擇低糖飲食、自製飲食、閱讀食品標籤、選擇低糖替代品等方式來避免攝取過多精緻糖。
發佈留言